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目标与要求
==============================================
**从理念来看,**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念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理念其实是一致的,即在开展英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时,需要:
①发挥核心素养的统领作用:整个学习活动的设计都是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②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避免只学习知识不关注主题这种脱离语境的、机械的学习和训练;
③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学习内容:通过主题,就可以把学科需要的解决问题的所有学习内容都整合到一起;
④坚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
⑤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⑥推进多种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服务于学生。
**从目标来看,**英语的核心素养包括:
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Language ability):
即使学生运用与主题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
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对理解和表达能力的促成,并不只是学习词汇和语法。学习词汇和语法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理解、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什么、表达什么离不开内容,离不开文化知识。语言能力是在社会情境中,学生能够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和策略来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如果脱离语境,完全以机械记忆的方式来考察学生的语言能力,其实并不是在考察核心素养中所说的语言能力。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把语言和所学习的主题内容、文化知识整合起来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对语言的分析和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包括对意义的理解、内涵的挖掘,以及对整体价值观背后所承载的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一种批判分析。它一定是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发展的过程。
因此,语言能力不可能孤立存在。不论是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还是日常的单元整体教学中,之所以不建议使用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作为目标的表述方式,就是因为不论怎么表述,它们互相之间都是避不开的,一定是综合的、整合的发展。
②有利于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Cultural awareness):
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提高对优秀文化的鉴赏能力,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也是对于文化意识的一种新的界定和认识。它远远超过了对中外文化礼仪和习俗的比较。
③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Thinking capacity):
跨学科主题学习有利于提升学生在理解、分析、比较、推断、批判、评价、创造等方面的思维层次和水平,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