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作业质量提升”研究主题持续受到关注,引发诸多讨论。如何基于教学内容,依据具体学情,围绕教学目标,从教学单元的视域出发,将作业嵌入单元整体教学的系统中加以统筹设计和实施,是每一位新时代的英语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本文力求通过分析作业设计现状,说明作业设计的改进原则,同时提出作业设计的优化途径,为教师充分发挥作业功能和作用,有效落实减负、提质、增效要求提供参考建议。
■ 关键词**:**作业设计;英语课程;学生主体
英语作业设计的现状
基于对北京市初中英语学科的课堂观察、教学设计文本研读、问卷调研和师生访谈等,笔者梳理、分析和总结了落实“双减”政策之初教师在作业设计、布置和批改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1
主要优势
(1)有布置作业的习惯
教师普遍有布置课后作业的意识和行为,能够确保学生在课后通过做作业持续学习英语。教师对作业的功能和作用有基本的共识,都能认识到作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内化课堂所学。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教师都能给学生布置一定数量的口头或者书面作业,并督促学生完成。
(2)有对作业设计的探索
教师围绕作业的功能、类型、时长等开展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部分教师能结合学科特点,布置具有一定趣味性和实践性的非书面类作业,提升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部分教师能通过分层作业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提供适合的课后学习任务,帮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2
主要问题
(上下滑动浏览)
(1)作业类型较单一,针对性不强
教师设计作业时目标意识薄弱,针对性不强。作业内容以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重复性训练为主,以中考题型为主要参考,以脱离语境,孤立、机械操练知识点的模式化“熟题”居多。作业形式相对单一,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感兴趣的实践类作业被边缘化。部分作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挑战程度不高,不符合语言学习的遗忘规律。同质化的练习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心理受挫,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教师对如何布置个性化、分层和弹性作业存在较多困惑。
(2)批改作业用时较长,效果不好
教师用于设计作业和统计分析的时间相对较少,用于批改作业的时间普遍较多,特别是批改读写结合类和书面表达类作业时很辛苦。批改方式以指出错误和评定等级为主,部分学生不能对批改过的作业落实改错,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面批作业或对学生后续的修改进行复批,无法有效确认问题是否得以解决以及解决的程度如何。教师希望得到作业分层设计和有效批改方面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部分教师布置了分层作业后,不清楚在课堂上如何反馈。
(3)作业与课堂教学的统筹考虑不够